gengxin 2025-11-17 11:00:48 0
在上海申请落户,社保和个税的匹配情况一直是审核中的关键环节。不少申请人其他条件都达标,却因社保与个税不一致而被退回材料。那么,2026年上海落户对社保和个税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两者怎样才算匹配?社保基数又该达到什么标准?下面为你梳理清楚。
根据上海市人社局公布的最新标准,2026年7月至2027年6月期间,上海1倍社保基数为11396元/月。

不同落户路径对社保缴纳的要求各有不同:
一、居转户路径
1、无中级及以上职称的申请人,需在最近4年内累计缴纳36个月2倍社保基数;
2、持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被单位聘任的申请人,需在最近4年内累计缴纳36个月1.3倍社保基数。
二、人才引进路径
1、重点机构工作的硕士研究生,需按2倍社保基数连续缴纳满1年;
2、重点机构工作的本科毕业生,需按2倍社保基数连续缴纳满2年。
三、留学生落户路径
1、毕业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通常指QS等主流排名前500高校)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需缴纳6个月1倍社保基数;
2、毕业院校不在上述范围的留学生,需缴纳12个月1.5倍社保基数。
需要注意的是,满足社保基数只是基础,个税申报同样不能忽视。实际审核中,因个税问题导致材料被退回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何确认自己的个税是否符合落户要求?可以按以下步骤自查:
首先,登录“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官网,通过身份证注册账号后,进入“我要办税”→“证明开具”→“个人所得税纳税清单开具(上海)”,选择所需查询的时间段,即可查看详细的个税缴纳记录,包括纳税项目、所属期、实缴税额和申报单位等信息。
其次,对照记录重点核查三点:
1、是否存在长期未申报或连续“0申报”月份(短期换工作导致的空档可扣除,但长时间缺失会影响审核);
2、同一时间段内是否仅有一家单位申报“工资薪金所得”个税(避免重复申报);
3、个税申报单位、社保缴纳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三者是否一致——若通过第三方代缴导致单位不一致,该时段通常不被认可。
这里简单说明两个概念:
社保基数:指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工资性收入的月平均值,作为当年社保缴费依据;
个税基数:指当月全部工资性收入,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加班费等,用于计算应纳税额。
由于个税基数通常包含更多收入项目,正常情况下应满足:个税基数≥社保基数。
理想的匹配状态是:个税基数≥社保基数≥当年度1倍社平工资。
而审核能接受的底线通常是:社保基数≥个税基数≥当年度1倍社平工资。
但无论哪种情况,核心前提是所有缴纳记录真实、合规、可追溯,不存在人为调整或虚构操作。落户审核看重的是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依法纳税的记录,而非短期突击。
说实话,很多人以为只要社保基数达标就万事大吉,结果在个税细节上栽了跟头。比如单位用劳务报酬代替工资薪金申报,或者社保和个税分属不同主体,这些都可能让前期努力白费。
如果你正在准备落户,不妨先确认:单位是否依法为你同步缴纳社保和申报个税?换工作期间是否有断缴或申报主体不一致?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材料能否一次性通过。
凡图咨询多年专注上海落户全路径政策服务,熟悉各条线对社保与个税的审核逻辑。我们可以协助你梳理现有缴纳记录,免费做一次初步适配分析,判断当前社保个税状态是否满足你所选路径的基本要求。
不确定自己的社保个税是否匹配落户条件?联系凡图咨询顾问,免费获取个人材料合规性初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