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gxin 2025-11-04 11:30:12 0
留学生落户上海,2026年政策要点一文说清
如果你是刚回国或正在考虑来沪发展的留学生,可能最关心的是:自己是否符合落户条件?学校在不在认可名单里?回国后第一份工作不在上海,还能申请吗?这些疑问,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政策适配。

根据现行政策,留学生落户上海对毕业院校层次、回国时间、工作单位资质均有明确要求。好消息是,近年来政策在细节上持续优化,为更多留学回国人员提供了可行路径。
比如,如果你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的境外高校,全职来沪工作后即可直接申请落户,不再设社保缴费基数和时限要求;若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的高校,则需在上海全职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
对于其他类别的申请人,政策也设定了清晰的分类路径:
一、博士学位类
1、国(境)外高校博士学位,累计境外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2、中外合作办学或联合培养博士,境外学习时间不少于180天;
3、特别说明:毕业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通常指QS、THE、U.S.News、软科等主流排名前500高校)的博士,可免社保直接申请落户。
二、硕士学历类
包括以下情形:
国内“双一流”高校本科境外硕士;
国内非“双一流”本科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
境外本科境外硕士。
三、本科学历类
仅限毕业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四、访问学者类
国内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在境外高校或科研机构进修、做访问学者满1年。
五、其他境外学位类
适用于非高水平大学的境外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但要求:本科阶段境外累计学习不少于2年,硕士阶段不少于半年(不含大专起点、HND、计划外合作办学或转学分项目)。此类申请人需在上海缴纳社保和个税满1年,且缴费基数达到上海市平均工资的1.5倍。
关于中外联合培养项目,政策明确:须同时获得境内与境外学历,且境外学习时间及学分占比不低于50%;若利用暑假在国内修读非学历课程获取学分,则境外学分需占总学分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对“回国时间”的认定也更灵活。过去要求回国后首份工作必须在上海,如今调整为:回国后2年内来沪工作即可,即使首份工作在外地,只要在2年内转入上海并持续在职,仍符合条件。但需注意,落户申请期间及获批前,不得再赴外地工作。
此外,材料提交流程也简化了——不再需要申请人自行提供个税单或社保证明,相关数据由人才中心通过系统后台核验,有助于提升材料提交效率。
还有两类特殊情形值得关注:
在境外高水平大学、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担任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务,或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高级技术、管理岗位的留学人员,经认定为高层次人才后,可直接落户;
自主创业者若持有专利、科研成果或专有技术,在沪创办企业并满足:注册资金实缴不少于50万元、本人为第一大股东(持股一般不低于30%)、企业正常运营且至少聘用1名员工(不含本人),并在沪缴纳社保满6个月,也可申请落户。
政策术语方面,“国内211/985高校”已统一更新为“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境外500强院校”表述调整为“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具体名单以上海市人社局确认发布的为准,参考来源包括QS、THE、U.S.News和软科四大排名体系。
话说回来,留学生落户看似路径清晰,实则细节繁多——学校是否被认可?回国时间怎么算?单位注册资金是否达标?社保缴纳主体是否合规?任何一个环节偏差,都可能导致材料被退回。就像搬家,光有钥匙不够,水电煤户名、物业登记、门禁权限,样样都得对上。凡图人才咨询多年专注留学生落户政策服务,熟悉各类院校认定逻辑、时间窗口测算规则和单位资质审核要点,能帮你把个人背景与当前政策精准“对表”,免费做一次初步适配分析,判断你属于哪一类申请路径、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不确定你的毕业院校是否符合上海留学生落户要求?欢迎联系凡图咨询顾问,免费获取个人条件匹配度初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