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留学生落户 > 热点导读

2025年留学生落户上海如何正确累计社保?每个月需要缴纳多少钱呢?

gengxin 2025-11-17 09:10:03 0

  留学生落户上海,是不少海归开启新生活的关键一步。而在这条路径上,社保缴纳不仅是基础环节,更是审核中的硬性门槛。一旦社保基数不合规、缴纳方式有误,轻则延长申请周期,重则导致材料被退回。那么,你的社保是否真的“有效”?每月该缴多少?又该如何自查?下面我们就来理清这些关键细节。

  根据现行政策,2026年适用的上海落户社保缴费基数标准(对应2025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执行周期)为11396元/月。不同落户路径对社保倍数有明确要求,对应的缴纳金额也不同:

2025年留学生落户上海如何正确累计社保?每个月需要缴纳多少钱呢?

  1倍基数:11396元/月,个人约缴1197元,单位约缴3095元;

  1.3倍基数:14815元/月,个人约缴1556元,单位约缴4024元;

  1.5倍基数:17097元/月,个人约缴1795元,单位约缴4643元;

  2倍基数:22792元/月,个人约缴2393元,单位约缴6190元;

  3倍基数:34188元/月,个人约缴3590元,单位约缴9285元。

  具体适用哪一档,取决于你的学历背景和毕业院校。目前留学生落户上海的社保要求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试用期满即可申请,无需社保缴纳时长。适用于世界Top50院校毕业生,或境外高水平大学博士。

  第二类:需在上海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无基数倍数要求。适用于世界Top51–100院校毕业生,或境外高水平大学STEM专业毕业生且就职于上海市科创清单企业。

  第三类:需缴纳6个月社保,且基数不低于1倍。覆盖人群包括:境外非高水平大学博士、国内“双一流”本科境外硕士、国内非“双一流”本科境外高水平硕士、境外本硕连读、境外高水平本科毕业生,以及进修人员、访问学者等。

  第四类:需缴纳12个月社保,且基数不低于1.5倍。适用于境外非高水平本科、国内非“双一流”本科境外非高水平硕士、国内非全日制本科境外硕士、国内专科起点的各类境外硕士路径(含HND、合作办学未获双证等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有几个社保“雷区”需要特别留意:

  一是“硬调社保”——即无视历史工资水平,突然将基数调高至2倍甚至3倍。这种做法容易导致社保与个税申报金额严重不符,被系统识别为异常,材料很可能因此被退回。

  二是重复缴纳。同一时间段内,若在两家及以上单位(包括外地单位)同时缴纳社保或申报个税,即便只有1–2个月,也可能影响审核。政策明确要求:社保与个税必须由同一上海单位、在同一时段、按实际收入如实申报。

  三是社保与个税不匹配。比如社保按高基数缴纳,个税却零申报;或个税按实发工资申报,社保却按最低标准缴纳。这类不一致会被视为材料不真实,直接导致申请失败。

  四是补缴问题。落户审核中,补缴的社保月份一律不计入有效累计期。这意味着,哪怕只漏缴一个月,也需从补缴完成后的下一个月重新开始计算。按时、连续、足额缴纳,才是稳妥之选。

  如何确认自己的社保和个税是否合规?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自查:

  查社保:打开“随申办”APP或微信/支付宝小程序,进入首页【三金账单】,点击养老金旁的【查看详情】,再选择【养老保险情况查询】,即可查看历年每月的缴费基数、单位名称等信息。

  查个税:通过“个人所得税”APP,点击【纳税记录开具】,选择对应年月生成记录;或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https://etax.chinatax.gov.cn),选择上海地区,进入【个人所得税双语纳税清单】模块下载明细。

  说实话,很多同学以为只要学历达标、找到工作就能顺利落户,却在社保细节上栽了跟头。学校认不认?回国时间卡没卡准?单位资质够不够?这些固然重要,但社保和个税的匹配度,往往是材料被退回的最后一道“隐形关卡”。就像你准备了一桌好菜,却忘了检查餐具是否干净——看似小事,却足以让整场宴席泡汤。凡图人才咨询多年专注留学生落户政策落地,熟悉各类院校认定口径、社保审核逻辑和单位资质边界,能帮你把个人背景与当前政策要求“对上号”,免费做一次初步适配分析,避免因细节疏漏而白忙一场。

  不确定你的社保缴纳是否符合留学生落户要求?联系凡图咨询顾问,免费获取个人条件匹配度初步评估。

上一篇

2025年海归留学生上海落户政策解读

下一篇

2025年:上海留学生落户人数直线上升,背后原因深挖

最新政策咨询、疑难处理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