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gxin 2025-11-14 11:10:01 0
如果你正在准备留学生落户上海,搞清楚自己该按1倍还是1.5倍基数缴纳社保,是避免材料被退回的关键一步。之前就有同学误判了自己的社保倍数,以为缴满6个月1倍社保就能申请,结果提交后因不符合条件被退回。
那么,到底该怎么判断自己适用哪一类呢?

先别着急,我们一步步来看。根据现行政策,留学生落户上海对社保缴纳倍数和时长的要求,主要取决于你的学历背景组合——包括国内前置学历、境外学历层次、是否属于高水平大学,以及学习形式等。以下是两类常见情形的适用条件:
一、适用1倍社保基数、累计缴纳6个月的情形包括:
1、境外非高水平大学博士;
2、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境外非高水平大学硕士;
3、国内非“双一流”本科+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
4、境外高水平大学本科(不含专升本、HND等非全日制或衔接项目);
5、境外高水平大学本科(不含中外合作办学、专升本)后继续攻读硕士;
6、进修人员、访问学者等非学位留学人员。
二、适用1.5倍社保基数、累计缴纳12个月的情形包括:
1、国内非“双一流”高校学历+境外非高水平大学硕士;
2、国内专科学历+境外硕士;
3、非全日制国内本科学历+境外硕士;
4、HND项目背景+境外硕士;
5、国内非“双一流”高校与境外非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的本科;
6、上述合作办学本科后再攻读境外硕士。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高水平大学”通常指国(境)外Top50或QS排名前500高校,具体以官方最新认定名单为准;而“双一流”则指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另外,关于大家常问的几个实操问题,也一并说明:
——留学人员应在回国后2年内来沪工作,怎么理解?
根据政策,你需在回国后24个月内与上海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开始正常缴纳社保和个人所得税,且不能中断。补缴的社保或个税不被认可。
——回国时间怎么算?
如果你是在拿到境外学位证书后回国的,以毕业证签发日后首次入境时间为准;如果是在回国后才拿到证书,则以毕业前最后一次入境时间为准;如果毕业后还在境外工作过,则以结束境外工作后的首次入境时间为准。
——现在还需要提供个税申报截图吗?
不需要了。当前流程已简化,无需再提交个税申报页面截图。
说实话,社保倍数看似只是数字差异,背后却关联着学历认定、学习路径、院校资质等多个维度。很多同学卡在“以为自己符合1倍条件”,结果因前置学历或合作办学性质被归入1.5倍类别,白白耽误时间。凡图人才咨询多年专注留学生落户政策细节,熟悉各类学历组合对应的社保要求与审核逻辑,能帮你准确判断适用路径,避免因误判倍数导致申请受阻。
不确定自己该缴1倍还是1.5倍?欢迎联系凡图咨询顾问,免费获取个人社保倍数适用性初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