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gxin 2025-11-22 13:50:28 0
留学生落户上海,是不少海归同学实现安家落户的重要路径。但这条路上,有些细节一旦疏忽,就可能导致社保记录“清零重来”——不是政策不近人情,而是审核标准对“连续性”和“时效性”有明确要求。
先说两个关键词:最近、连续。

根据现行政策,申请留学生落户上海,除了学历学位需符合基本条件外,社保缴纳也有一套硬性标准。具体来看:
如果你符合政策中前四类条件(如世界Top50高校毕业等),需满足最近连续6个月在同一单位缴纳社保,且缴费基数不低于上一年度上海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如果你属于第五类情形(如世界Top100高校硕士且就职于重点机构),则需最近连续12个月在同一单位缴纳社保,基数不低于平均工资的1.5倍。
这里的“最近”和“连续”缺一不可。举个常见情况:有同学在上海工作了一年多,社保也缴了,但中途换了公司,哪怕前后都在上海、单位也都合规,只要中间断了或换了主体,之前的累计就不再计入——系统会从你在新单位开始连续缴纳符合基数要求的社保那天起重新计算。
还有一种容易被忽略的情形:你过去某段时间的社保完全达标,但最近几个月的社保基数不满足要求,或者目前已不在上海工作,那同样不符合申请条件。因为政策明确要求,留学生需在回国后2年内来沪工作,并持续在上海就业。这意味着,落户申请必须基于当前、有效的在沪工作状态。
另一个关键点是:社保与个税必须合理对应。
系统会自动比对你的社保缴费基数和个税申报情况。如果出现以下情形,通常不予认可:
社保由第三方代缴,而非实际签约单位;
缴费单位与劳动合同主体不一致;
社保基数达标,但个税申报金额明显偏低;
存在漏缴、补缴(非因疫情等官方认可的特殊情况)。
特别提醒:有些同学实际收入很高,但公司为避税,申报个税时压低了收入,导致个税与社保基数不匹配。这种情况下,即便你工资高、社保足,也可能因“数据不一致”被退回材料。疫情期间因单位报备导致的社保延迟,一般不影响申请,但其他非正常调整需谨慎。
还有同学在得知自己符合学历条件后,立刻让公司大幅调高社保基数,试图“冲刺”落户。但政策强调,社保基数调整应在合理薪酬范围内,突兀、非正常的基数跃升可能被视为规避审核,同样存在风险。
说实话,留学生落户看似路径清晰,实则细节繁多——院校认定、回国时间起算、单位资质、社保个税匹配……任何一个环节偏差,都可能让前期努力白费。
凡图人才咨询多年专注留学生落户政策服务,熟悉审核逻辑与常见退回原因。我们可以帮你梳理个人背景与当前政策的匹配情况,识别潜在风险点,比如:你的毕业院校是否在认可范围内?回国时间是否仍在2年窗口内?当前单位资质和社保个税是否合规?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条件,或担心材料准备有疏漏,不妨先做一次免费初步评估。凡图咨询提供一对一政策适配分析,帮你判断当前是否具备申请基础,明确可行路径。
欢迎联系凡图专业顾问,免费了解你的留学生落户政策适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