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gxin 2025-10-27 08:40:50 0
应届生落户上海,听起来像一场“闯关游戏”——打分、材料、单位资质、落户方式,每一步都得踩准节奏。不少同学刚毕业就一头扎进流程里,光是搞清楚“自己能不能打够72分”就得反复核对好几遍。如果你也正卡在这些细节上,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份梳理。
应届生落户上海采用的是72分综合评分制,分数由三大部分构成:基本要素、导向要素和用人单位要素。基本要素包括学历、毕业院校、学习成绩、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比如硕士学历可得24分,毕业于原“985工程”高校或在沪“211工程”高校、中科院在沪研究所等,能拿15分;成绩排名前25%加8分;六级425分以上加8分;计算机相关专业或符合免试条件的研究生加7分;若为上海高校毕业生,还能再加2分。
导向要素则聚焦个人表现,比如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如“优秀毕业生”)每次加1分,最多2分;在全国性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等)中获奖,一等奖最高可加10分;在校期间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加5分。需要注意的是,荣誉类与竞赛类加分可累计,但总分不超过15分。
用人单位要素同样关键。如果你的单位属于上海市重点发展领域,或承担国家及上海重大项目,且录用专业匹配,可加3分;若单位位于远郊地区从事教育、卫生、农业等公益服务,也可能加分。此外,在校期间创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持股不低于10%,且企业运营良好,可加5分。
举个实际例子:一位上海高校硕士毕业生,学校属于第一类(15分),成绩排名前25%(8分),六级达标(8分),计算机符合免试条件(7分),加上学历(24分)、上海高校(2分)和单位资质(8分),刚好凑齐72分——这是当前政策下的达标线。
材料准备通常从5月开始,包括个人信息表、推荐表、就业协议、成绩单、外语证书等。硕士毕业生一般无需提交计算机证书。所有材料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协同提交,后续由单位接收《关于同意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办理本市户籍的通知》。

拿到通知后,需回校领取报到证,再由单位办理《高校毕业生申报户口证明信》。接下来就是选择落户方式:社区公共户、家庭户或单位集体户。
若选择社区公共户,需先完成实有人口登记——带上租房合同到居委会或派出所登记,后续可能有民警上门核实(也可能不核实),约两周后登记生效。之后凭《证明信》《通知》、身份证等材料,到派出所申请《准予迁入证明》。再将该证明寄回原籍,由家人代办《户口迁移证》。拿到迁移证后,先做身份证人像采集,再凭迁移证和身份证原件办理落户,最终领取个人户口本。
若落户家庭户,需提供房产证、户口簿及全体产权人同意入户的书面意见;若落单位集体户,则需单位出具同意落户意见书。流程相对简化,但前提是单位有集体户口且愿意接收。
说实话,打分规则看似清晰,但很多细节容易踩坑:比如荣誉是否“校级及以上”、竞赛是否在官方认可名单内、单位是否真在重点用人单位名录里。哪怕只差1分,也可能影响整个申请。
凡图咨询多年专注应届生落户政策服务,熟悉打分表每一项的认定标准和材料要求。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学校是否属于“双一流”、荣誉能否加分、单位资质是否匹配,欢迎联系凡图专业顾问,免费获取个人打分适配度初步评估,帮你理清当前政策下的可行路径。